“双创”教育覆盖率100%,连续10年被授予湖南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优秀单位,先后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、全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示范高校等称号……这是菠菜担保评级网址(下称“长沙商贸旅游职院”)打造校园“双创”梦工坊的见证。
“学校通过10余年理论研究并不断丰富和完善,创造性提出了‘三阶三层’创新创业教育理论,形成了‘双创’教育体系,将‘双创’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,不断丰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,提升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,就从根本上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。”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副校长崔德明表示,学校“双创”教育分知识启梦、项目筑梦、基地圆梦三个阶段实施,对应培养青苗层、骨干层、创客层三个层面的学生,适应了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“双创”人才培养培训规律。学校通过6年多的“双创”教育实践,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变化、面向生产、服务及管理一线的“双创”人才,更探索出一套具有“商旅特色”的“双创”教育模式。
(在大赛中激发学生“双创”基因。)
创新体制机制,让双创“赋能”
“在我心里,曾经认为创业是一件遥远的事。”2018年,一家名叫“翠翠姑娘”的鱼粉店在长沙商贸旅游职院白田食堂开业,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“打卡”,鱼粉店的老板正是学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——袁圆。
在校期间,袁圆曾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各项烹饪比赛,并多次取得优异成绩,但那时创业的念头还不曾在他脑海中出现。直到在学校系统地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,袁圆开始接触项目评估、市场调研、撰写商业计划书等一系列创业流程,并在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下组建起自己的创业团队。没过多久,这家湘西风味的鱼粉店“翠翠姑娘”便在学校食堂正式赚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如今,袁圆不仅实现创业圆梦,还将学校的这家门店免费提供给学弟学妹实习。
“袁圆的经历是学校运用‘三阶三层’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功培养‘双创’人才的见证之一。”崔德明表示,高校过去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观念,认为专业教育是唯一一项“主业”,而“双创”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“副业”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,学校推出了一系列实招,让“双创”教育为人才培养“赋能”。
变革的开始,首先是要解决以往“双创”教育多头管理、工作衔接难的问题。早在2007年,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、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,教务、科研、学工、团委、校企合作、二级学院、财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“双创”教育领导小组,建立起多部门协同双创的联动机制。
除此之外,学校还先后立项《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》《“互联网+”环境下湖南创业人才培养研究》《湖南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实践研究》等国家、省级“双创”类重大课题,对“双创”教育理论进行系统研究,对“双创”教育人才的成长环境、成长规律、“双创”教育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探索。
更大的“动作”出现在2016年。这一年,学校经过多次研讨和考察,针对现代商贸服务领域既有创业成本相对低、创业项目相对多、创业成功概率大的优点,也有商业模式更新快、市场需求变化快、市场竞争激烈大的难点,正式制定并在现代商贸服务类专业试点“三阶三层”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施方案。
同年,学校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成立创业学院,全面接管创业孵化基地。创业学院下设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就业教育教研室、熊苹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公室,并科学高效管理创业者协会社团。学校还针对“双创”教育建设了一支包括专职教师、校内兼职老师和校外兼职企业专家在内的“专家团”,目前专家总数达49人,为“双创”教育提供专业化指导。
完善课程体系,让学生“敢创”
(学生课程作品——《食刻》项目参加第六届湖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决赛取得优异成绩。
“‘双创’教育首先并不是要教学生立即去开公司、当老板,其立足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‘双创’基因,强化学生职业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。”在崔德明看来,让学生“敢创”是“双创”教育关键所在。
为此,长沙商贸旅游职院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,不仅建设了“创业基础”“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指导”“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分析”等3门公共基础课、“中小餐饮企业创业与经营”“会议策划与经营”等131门专创融合课和“社区特色花店创业与经营”“网络模拟创业”“现代整理艺术与创业”等24门双创公共选修课,还通过校企双导师共同授课,激活学生“双创”基因。在教学中,实施“跟成功者学创业”“跟学长学创业”等案例教学法,真正让学生“敢闯”。
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何迎正是其中的受益者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创业基础课上,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创业案例,并搭建了“双创”模型,让何迎第一次对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
日常生活中,何迎是一名轻食爱好者,然而,在品尝过学校附近所有轻食商家后,她发现这些轻食店都经营得不太完善。于是,“开一家轻食店”的想法在何迎心中萌生。
有了想法后如何变成事实?何迎想起了创业基础课上老师分析案例时说过,“既要有对创业机会的敏锐度,也要用市场实地考察的数据说话”。于是,何迎在“双创”导师指导下,用了五周时间做市场调研,并将调研数据做成表格汇总。有了数据支撑,何迎脑海里创业项目的搭建更加清晰明了。
经过精挑细选,何迎招募了来自学校不同学院的10名成员组成创业团队。在创业过程中,4名湘菜学院的学生负责制作创新菜品,2名文创学院的学生在产品包装上提供各种新颖的小点子,3名旅游学院的学生负责推广。这样的默契合作让每个人的专业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。很快,何迎经营的悦瘦轻食餐饮店成为校园周边生意最火爆的轻食店。
“创业的关键在于对创业项目的清晰认知,以及科学合理地投入行动。”回顾创业路,何迎认为那些在课程里学到的“创业经”,就是她创业成功的重要“秘诀”,同时她认为这段宝贵的创业经历是她重树自信的开始。
“创业教育不仅让学生掌握创业技能,更是让学生开始认可自己。”在崔德明看来,对专业性不强的商贸类专业来说,很多学生存在自信心缺乏、专业认同感不强、对于未来感到迷茫的特点。因此,学校通过普及创业知识、邀请创业典型人物开展宣讲等方式,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,可以通过创业实现人生出彩。
搭建孵化平台,让项目结成果
当“双创”基因被激活,如何让创业项目结硕果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另一道课题。
2013年,长沙商贸旅游职院开始在校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。“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为‘双创’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搭建平台,发挥校企合作优势,加快孵化实践成果。”学校创业学校院长韩燕平介绍,学校先后投入2000万元,建设了总面积达767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,即一条创业街(三级项目孵化区)、一栋创业楼(二项目孵化区)、一层自强楼(一级项目孵化区),6个二级学院都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训中心,形成了高标准的“双创”教育和分级孵化场所。此外,学校还引进企业和优秀校友投资参与项目孵化,为创客者提供真实创业项目,增强创客实战经验。
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周旺正是从创业孵化基地走出的“创业达人”。刚入大学,有过创业经历的周旺通过遴选考核,成为创业骨干层,成为创业骨干班中的一员。能够入选骨干班的学生只有30%左右,他们比普通学生有更强烈的创业意愿和资质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模式,骨干班是通过大师工作室、学生社团、网络学习共同体等途径组建创业团队,开展创新项目策划,打磨创业项目,遴选和培育项目。利用先进创业软件平台引导、参与各级各类双创项目大赛、项目模拟经营、微创项目设计等方式,校企双导师指导,训练学生双创技能,积累实践经历,培养学生会创的能力,周旺正是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培训。
在创业孵化基地,学校会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和场地支持。在周旺大三的时候,他酝酿的“超级玛丽”健身俱乐部项目便被搬到了创业孵化基地。“在基地专家的支持下,我仅用了一周的时间,就完成了从筹备到正式开张营业的所有工作。”通过系列宣传策划,他的俱乐部成功吸引了众多粉丝。2019年6月,他还以这个项目为基础成功晋级湖南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,并获得二等奖。毕业之后,周旺又成立了湖南逸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真正实现了创业梦。
在长沙商贸旅游职院,像周旺这样的在校学生不在少数。例如软件2033班文峰同学在课堂上受启发,开启“守艺人擂茶—舌尖上的非遗文化”创业项目,成立了湖南省莱洽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,获得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、省赛一等奖。又如彭志伟、蔡嘉翼两位退伍大学生在回到校园后,主动选择参与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学习,在指导老师帮助下,结合自身经历,于2021年4月成立了长沙自定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,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精致、精美、精彩的收纳整理服务。
(“自定义”创业项目团队获湖南商贸旅游职业教育集团2022年育邦杯创新大赛第一名。)
近年来,学校共有一万余名学生在“双创”教育中受益,近6000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“双创”型人才从这里走出,学生们深入学校周边跳马镇田间地头,结合东山光皮辣椒种植等实地环境和学校“三阶三层”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平台的优势,打造迷你果冻杯辣酱等创业项目,在研学基地进行雕花蜜饯、打擂茶、打糍粑等民俗活动,让跳马当地的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。学生还联合主营沙田包子的餐饮公司打造包罗万馅的果蔬包、好吃美味的轻食套餐、引入树叶餐具的环保理念,求新求变,变土为潮,为土生土长的沙田包子,插上腾飞的翅膀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,走出国门,走向国际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通讯员匡芳李元敏潇湘晨报记者李楠
相关链接:https://m.chenshipin.com/article?id=151346&sign=9597c3370&t=1657780790